个混蛋的心意,要不然你这个大队长白当了。”
两人想到一块去了,鱼塘属于全体社员所有,没办法平均分配,只能以承包的形式获取收益。
这也是如今大队为数不多的权力,自然不能便宜了吴家兄弟。
田炳义点点头,心里有了计较。
到了年初三。
赵金生等理事到方唯家里坐了坐,阿姐和盘莲花做了一桌子菜,大家又开始喝酒。
过年就这样,基本上以吃喝为主。
但在喝酒的时候,赵金生等人难免会谈及正事。几人不担心竹器厂,但都觉得五金厂一直这么下去,恐怕很难真正的发展起来。
“这个问题等到年后再讨论,咱们今儿开开心心的喝酒,总不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不闲着吧?”
方唯主动打断了话题,这个事情说起来话长,关键他还没有下定决心。
几人哈哈一笑,随即转移了话题,气氛又重新变得轻松了。
大家吃饱喝足之后,便纷纷告辞离去。
盘莲花很好奇的问道:“三哥,五金厂不是经营的挺好的吗?他们几个人为什么要那么说?”
“五金厂看起来挺好,但其实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。我举个例子,厂子生产的电风扇数量业已停止了增长的态势,这就说明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啊。”
五金厂和竹器厂还不一样,竹器厂背靠着大瑶山,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。
而五金厂窝在偏远的瑶岭公社,远离市场和供应链,上限自然也就不高。
“那怎么办?把厂子搬到省城去?”
盘莲花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,想来想去好像也只有搬迁一条路。
“暂时没有想好,等过段时间再说吧。”
方唯没有正面回答,两人便跳过了这个话题。
过了几天。
方唯经过考虑打算去外地转转,他和张文远没有去省城而是去了羊城。
沿海地带是改开的桥头堡,这里的经济已经呈现出巨大的活力。当初张文远带着几个人也是在这边学技术的,故地重游,才发现当今又有了各种的变化。
两人从羊城开始考察,然后还去了周边的很多地方。
这里已经形成了“五金产业地带”的雏形,供应链相对完整,产品更新换代快,未来必定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。
事实上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五金厂,会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“方支书,不出来看一看,真不知道人家已经发展到这个样子了。我觉得咱们应该选择一个方向,什么都做就等于什么都不强。”
张文远这次出来大有感慨,说实话,他是真被吓到了。
经过这次考察,他觉得不能再继续这么下去了,一定要认清楚企业的发展方向。
要么专做配件,比如把厂子的生产融进大的供应链当中。要么做细分市场,比如像各种五金工具。要么转型,从电风扇开始进入家电领域,彻底放弃五金产品。
“你说得对,回去后好好和大家商量一下。”
方唯和张文远返回了社里,随后召开了理事会会议专门探讨这件事。
“要不咱们把工厂搬迁到外地去?紧靠供应链和销售渠道,做大做强。”
“不用都动,五金这一块可以留下,把电风扇的生产先搬过去。”
“以后管理怎么办?厂子离得这么远,社里该如何控制?”
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,最终倾向于去粤地香山市重新建厂,继续生产电风扇。
去那边办厂的优势不用多说,但有几个问题很棘手。首先是监督管理,天高皇帝远,如何保证能绝对的控制?
另外,社队企业有分流人员的作用,搬到那么远的地方,现有的人员怎么办?
讨论了一天才逐渐达成共识,方唯便拍板做了决定。
“那就去香山投资建厂,从生产电风扇开始积累经验,然后进入家电领域。制度上要加强审计工作,不要怕麻烦,能用的人才尽量从社里抽调过去。”
以前是以前,现在是现在。
改开之后打开了国门,沿海地带成为了对外交流的窗口,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。
在方唯的记忆中,未来的香山就会成为著名的家电和小家电的制造基地,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,成为当中的一份子还是能找到很多机会的。
企业搬迁的成本不算高,把电风扇的生产设备运过去,五金生产这一块先不动。
合作社需要加强企业的人事财务的控制,并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,不存在以后无法掌控的问题。
这次去香山,方唯就尝试和当地谈了谈。人家很欢迎到当地投资,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。
有道是赶早不赶晚,方唯觉得现在这个节点正好,干好了说不定能培育出来一家大型的乡镇企业。要不了两年就不叫社队企业了,一律叫乡镇企业。
会议形成了决议,
第323章 护犊子,投资建厂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